河南卓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服务热线:+86 0371-55619300
新闻中心

一文读懂城市生命线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   浏览:

     国务院发布《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两份标准文件,为保障城市生命线提供建设标准,在18个中心城市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一、城市生命线事故正从潜伏期进入爆发期

     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超8.4亿,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对城市生命线设施的供给服务带来了极大的运转压力,多数处于超负荷状态。再加上材料和结构的性能老化,腐蚀和反复荷载出现疲劳或退化,城市生命线设施面临非常严重的安全风险挑战,极易发生燃气爆炸、桥梁垮塌、暴雨内涝、突发性爆管、大面积停水停电等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如果在灾害条件下,易损性将愈加增大。

以地下管线场景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城市生命线相关事故数量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7.90%。其中,地下管线破坏事故年均增长率为97.89%;路面塌陷事故年均增长率为80.93%。

二、建设思路

“技防+人防”监测预警体系,解隐患“监测难”顽疾”

根据绘制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风险隐患图,分类分级构筑物联网、移动式机器人巡检、人工巡查等“技防+人防”相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对燃气、供排水、桥梁、道路、热力、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风险场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

基于逐步完善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一体化平台,提升燃气爆炸、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供水爆管、桥梁倒塌、道路塌陷、综合管廊等专项领域的监测预警能力,全面解决隐患“监测难”顽疾。

建“数据+算法”研判分析模型,解事故“预防难”顽疾

在燃气、供排水、桥梁、道路、热力、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风险场景实时监测的基础上,汇聚融合动态监测、人工检测、历史灾害、审批监管及工程属性等多源数据,基于数据驱动及专业模型两种思路构建多场景多因子灾害分析预测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监测指标设置报警阈值,运用大数据耦合、数据波动特征识别、关联分析等相关技术,实时预警突发的安全风险,通过专家会商和模型推演,对报警信息进行研判分析,明确事故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对研判结果进行分级预警发布,为联动处置奠定基础。

创“多主体+大联动”治理机制,解事故“处置难”顽疾

通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建设,聚“筛查-监测-分析-处置”多元联动治理共识,结合城市应急预案,编制预警事件的处置流程,规范预警事件的全过程联动处置,打造覆盖多场景、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联动处置闭环管理系统,形成多主体、大联动的应急管理协同处置机制,提升城市安全综合风险处理水平和治理水平。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技防+人防”“数据+算法”“多主体+大联动”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城市生命线安全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三、构建韧性城市,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线

     未来,城市生命线的安全保障需依托技术迭代与制度协同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需加速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专业模型的应用。另一方面,仍需强化法规约束与责任落实,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管线破坏事故反复发生。通过数据共享、多方联动处置

      闭环管理机制,逐步实现风险可知、事故可控、处置高效的韧性升级,为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提供适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