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卓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服务热线:+86 0371-55619300
新闻中心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5-08-20   来源:   浏览:

智慧农业是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中并互相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感知、数字化表达、科学化管理,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农业管理精细化、产业管理高效化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化,从而提升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地纷纷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智慧农业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AI)、物联网、音视频技术,以此实现产业远程控制、灾害预警和技术引领等智慧化管理。然而,与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相比,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起始阶段。国外智慧农业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物联网等领域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国外还注重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智慧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首先,技术创新加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融入智慧农业领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其次,产业链整合优化。智慧农业将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呈现与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优化升级。最后,产业发展将趋向绿色可持续化发展。智慧农业会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尽管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研发与推广仍存在痛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仍存在挑战和政策执行与资源整合发展与实践不畅等,仍需要产业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克服挑战,以期能推动智慧农业的健康有效发展。

一、智慧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当前,世界各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越发激烈。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前,美国大农场已成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排头兵,运用物联网技术操控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已成为当地农户普遍的生产方式。美国农场以发达的产业商业网络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用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让农业经营活动更精细有效;还大量使用农业机器人进行播种、喷药、收割等生产经营。应用Abundant Robotic无人机平台进行水果采摘更效率、果实完整性更好。美国农场在经营管理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农场主借此可精准掌握种植地的各类信息,如土壤结构、灌溉施肥、生长进度、病虫害、农作日志及环境气象信息等。美国的GroveStreams物联网现场监控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网络发送的土壤墒情、天气数据、设备状态、作物产量等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农产品全生产过程决策的智能化,为农场主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精确的信息扶持。日本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如日本应用措施推进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信息和通信(ICT)技术的实施,来推进农业产业的自动化发展和高质量生产;通过轻便型智能农机具的研发来加速农机与产业的融合;加速农业情报网络系统的建立来推进农业信息技术的提升。德国应用全球领先的遥感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和环境监测资料库来推进遥感技术对农业的支撑扶持。

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

我国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极其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智慧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更是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尤其是中国政府为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使用科技和改革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根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规定,政府尤其强调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应“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国际上,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也呈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动。如2023年4月中国-东盟数字农业论坛在山东省潍坊市成功召开和智慧农业博览会的举办等,表明我国智慧农业正在积极从国际国内2个大局出发,强化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服务农业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市场推动

智慧农业具有高精确性、高效率、可追溯性和可复制性,能够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以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指出,我国农产品消费已经从吃得饱向吃的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显示: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期待不断增加,高质量农产品成为消费者抉择的重要选择,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拉大了农业产业对智慧农业的渴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显示,自1985年至2021年,我国的劳动者平均年龄从32.25岁上升到了39.42岁。在这其中,乡村劳动力的年龄从31.99岁增加到了39.82岁。2021年,乡村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与此同时,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持续提高,但报告同时指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占比在逐渐提高。一方面农业从业者老龄化加剧,一方面高学历“智慧农业人”的数量逐渐增加意味着对智慧农业市场的需求未来将愈加广泛。

3.技术创新与应用

当前,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在智慧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领先贡献,但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积极探索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建设路径和架构。我国智慧农业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智能装备研发应用、农业电子商务、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融合,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我国在种植业、畜牧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在种植业中,农业经营者通过在农田中装置传感器,实时获取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关键参数,应用物联网传输到云端,通过智能分析系统为经营者提供精准的关于灌溉、施肥的时间和量的建议。在畜牧业中,经营者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牲畜的体温、活动量等健康指标,及时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来调整和提升动物养殖和健康管理水平。我国在农业上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和农业云计算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平台的结合,可以对农田中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天气预报服务,及时发现农业灾害(如干旱、洪水、病虫害暴发)的前期迹象等。

      我国在智慧农业中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用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如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收割机,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自动驾驶技术,在田间自主作业,减少对人工驾驶的需求,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采用植保无人机,无人机搭载摄像头和喷洒设备,用于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来高效覆盖大面积农田;采用自动化种植机器,包括自动化播种、移栽和收割设备,来提高种植速度。

      中国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通过在线平台销售农产品,实现产销对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推动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电商与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我国政府颁布实施《关于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农业电商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政策扶持;强力提升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率,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优化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工程”等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能力和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鼓励和扶持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尤为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推动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该发展倾向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也优于其他国家。我国政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积极推广和施行循环农业模式,踊跃落实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加速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进程;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农业生态系统,提升农业生态服务功能。

三、国际经验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借鉴

1.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我国政府应借鉴日本等国家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推动计算机网络与技术应用与现代农业产业的高效融合,强化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如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更先进、更实用的农业物联网设备和技术,如智能传感器、无人机等。借鉴美国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对物联网的利用率高达80%的经验,加快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农民掌握物联网技术,学会使用相关设备和系统,建设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先进技术与经验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风险更要稳住农业。当下,我国的智慧农业起步不久,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十分重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国际交流,通过综合应用国际国内形式和我国具体发展实际,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实践发展。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中加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加拿大在农业发展中不断融入科学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入更凸显了信息技术在各种条件下的灵活性。2023年3月,加拿大首个全程无人垂直农场开业,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均采用非接触式技术。同年9月,Pinnacle Food在温哥华构建了其农业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植物生长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精准管理。该案例的成功经验不但加速了加拿大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加拿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有益借鉴。另外,疫情期间中日韩3国与东盟国家围绕落实《“10+3”粮食、农业与林业合作战略(2016—2025)》进行的持续合作,更是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又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3.推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集团化、寡头化的态势。我国要实现智慧农业的迅速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农业企业的改造和升级。一方面,加快“智慧+”“数字×”等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乡村地区数据体系,实现乡村数据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浪潮中积极构建完善的智慧农业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智慧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优化数据资源配置,提升智慧农业数据资源利用。